活性染料染色后用的防沾污皂洗剂 |
作者: 出处:创虹印花工艺 更新时间: 2010年11月25日 |
活性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广泛应用于纤维织物的染色。一般需用碱剂和盐类等,上染率70%~80%。上染固着的染料也会发生水解,水解后染料吸附在纤维上形成浮色。这些浮色水解染料、未与纤维键合的染料和其他助剂杂质必须经过水洗皂洗工艺去除,但它们大部分残存在织物纤维间的毛细网络水溶液中,也有部分分布在纤维内的孔道网络中,由于这两种状态的染料洗除难易不同,因此,洗涤方式和条件也不同。
    活性染料水洗(皂洗)过程:物理性交换和冲稀作用;物理化学作用。
    技术人员通过模拟装置问,按正式生产流程进行皂洗处理后,测试脱落在各槽中的染料含量,分析水解染料(浮色)的去除率。实践证实,皂洗工艺可分为洗涤初始期和洗涤期两个阶段,其洗涤对象和洗涤时工艺要求见表1。
可以看出,洗涤初始期主要是针对电解质,应该把织物上的电解质浓度降低到1~2g/L以下,然后再升温,并加入皂洗剂,如电解质浓度较高,不利于水解染料解吸,也会引起染料聚集,降低从纤维内扩散出来的速度。Luttringer研究认为,水解染料宜采用高温皂洗。Thonsen认为50%高亲和性水解染料在高温(95℃)时才被洗掉。然而乙烯砜型活性染料就不宜在碱未洗净时采用高温洗涤,更不宜采用碱浴皂洗,碱剂应在洗涤初始期用大量流水快速去除。
    皂洗剂在洗涤时可用关系式表示:
    其中污垢包括水解染料、染色助剂和杂质。平衡式中的逆向符号表示存在的污垢再沉积于纤维表面的可能,皂洗剂如果没有防沾污效果,就会造成污垢再沉积于纤维表面,皂洗不能很好地完成。从上述平衡式可见,皂洗剂应与纤维有较强的亲和力,与污垢(料、杂质)也要有较强的亲和力。
    皂洗剂的五大作用:
    1)渗透作用。降低工作液界面张力,渗入浮色和纤维间,削弱浮色在纤维上的附着力,达到去除浮色的效果;
    2)吸附作用。相反电荷的离子基团产生的静电吸附作用或分子中形成氢键的吸附作用;
    3)分散作用。把吸附后的胶体物质从纤维上脱落下来再分散到工作液中,并形成稳定的悬浮分散体系;
    4)络合作用。通过整合,屏蔽染液中的金属离子来防沾污;
    5)洗涤作用。可通过整合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或其复配等达到洗涤作用。
    四个性能:1)使用中泡沫少(最好无泡)或成泡时间短;
    2)耐硬水,不受水质影响;
    3)织物经皂洗后不会褪变色;
    4)不受皂洗温度影响。
    目前,配制的原料大都为:1)无机盐类;2)聚丙烯酸类;3)有机磷酸醋类;4)高分子聚合物类;5)表面活性剂类。国内外常用于活性染料染色后的防沾污皂洗剂见表2。 
 实践证明,螯合分散剂能在活性染料染色后的皂洗中起防沾色作用。参见表3的螯合值和防沾色效果(K/S值)。 从表3可知,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AA)的K/S值最小,因此抗再沾污性能最好。聚丙烯酸纳(PAAS)次之。它们都是羧酸类聚合物,在水中电离成阴离子后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水解染料缔合体、低聚物和助剂杂质粒子,使其表面带有相同的负电荷,产生相互排斥作用,避免了颗粒间积聚、沉积,起到了防沾色效果。
(本文已被浏览 2350 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