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脑绣花机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
出处:创虹绣花网 发布时间:2011-01-06 14:00:56 |
|
中国电脑绣花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六年的发展历程,生产厂家由最初的四、五个发展到现在的数百个,年产量从最初的二百多台发展到现在的三万多台,机器品种从最初的单一平绣发展到现在的各种特种绣应有尽有,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最近3年来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福建、浙江、广东等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纺机展、缝制设备展,已经演变成了国内外绣花机竞相争艳的舞台,它的发展势头和魅力已经将电脑绣花机的地位从中国缝制设备的边缘化产品拉到了中心舞台上。上至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下到其他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广告等,都已经将绣花机及其相关产品作为缝制设备行业中的一个焦点在关注。 然而,纵观中国电脑绣花机行业现状,不难发现,可谓是喜忧参半。先说喜:电脑绣花机行业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完成了产业化进程,成本大为降低,售价大为降低,用户选择范围宽,再加上大多厂家的分期付款甚至先用后买的优惠政策,使得绣花机行业的门槛大大降低,从而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强劲发展。再说忧:中国电脑绣花机行业的发展是畸形的,是一种无序的、盲目的发展,总的看来是生产能力过剩,但过剩的是低质低价的机器,由于竞相降价和分期付款,使得生产厂家的利润持续下降,而生产厂家就狠杀零件价格,零件生产厂家为了保证一定的利润就在生产零件时降低材料和加工标准,从而使机器质量更加低劣,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出现绣品质量差,机器易损坏,厂家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从而降低了自身的竞争力,造成了没活干发愁、有活干也发愁的被动局面。总的来说,中国电脑绣花机发展到现在,只是形成了残酷的内部竞争、消耗的局面,并未对进口的电脑绣花机的市场造成真正的威胁,每年二、三千台的进口机器市场并未萎缩,并且其二、三千台机器的总利润远远大于国产机器三万台的总利润,再之,拥有进口机器的用户的竞争能力远高于拥有国产机器的用户,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国产绣花机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市场反应喜忧参半:一方面为客户降低了购买设备的成本,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但另一方面,面对如此众多的国产绣花机,如何看待和选购物有所值绣花机又成为客户的一大难题。的确,国产绣花机有着良好的性价比优势,动摇了进口绣花机在市场“一统天下”的局面。但由于中国机械加工技术薄弱和零部件生产供应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从产品开发,制造工艺,生产监督,员工素质,售后服务等方向看,目前很多国产绣花机生产企业还是停留在模仿的粗加工阶段。无论对机械的精准度要求,还是电控的稳定性方向,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绣花机与进口绣花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是所有从事缝制机械制造的同行们不得不正视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的绣花机工业十年内,就出了不下150个的品牌,年产量从几千台,猛增至现在的4万多台。对于工业产品来讲,重要的不在于数量的多少,更在于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树立。 数量与价格的恶性竞争,其结果不外乎自相残杀,搞乱市场,最终受害的还是制造企业的本身。能笑到最后的,也必将是那些已经走上了现代企业管理和品牌塑造的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还将经历一段很长的发展、成熟阶段和积累的过程,但这是今后国产绣花机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那么有没有一个国产绣花机产品,既能承袭进口机的血脉,又能融合目前国产机优势供应高端的市场,满足一部分原来使用进口机及正想使用进口机的客户群的要求。这对于我们绣花机产业来讲,既是一个历史的机遇,又是时代与现实的召唤,我们完全有能力和充分的信心去审视目前国内绣花机市场的现状与客户内心真实的需求,去尽快地打造出一款既能在性价比上占有绝对优势,又能在机器的品质、售后服务等方面毫不逊色的绣花机。 而反观现在的国产绣花机生产厂商,由于一大批早进入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已经从初级阶段的制造过程向高层次的第二次创业阶段发展,纷纷购置土地,盖上现代化的厂房,购置国内外最新的加工中心,机械设备,甚至不惜重金聘请来自德国、日本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发,设计新的产品。最关键的是中国零部件生产方式已经由家庭式的小作坊加工向着企业化、现代化企业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一些国有大型机械加工企业跨人了零部件制造企业行列,这就为绣花机制造厂商提供了强有力的制造基础和条件,为整个国产绣花机制造行业的水平提高提供了先决条件。由此看来,中国的绣花机制造水平和生产规模将以一日千里地发展速度,逼近国外著名品牌的水平。最后就如同中国的家电行业一样,现在国产的长虹、TCL、康佳、海尔、小天鹅等品牌家电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早已将国外品牌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并且品质和销售价格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这样说,家电行业今天的局面,就是绣花机行业灿烂美好的明天。
(本文已被浏览 2466 次)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