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刺绣“女明星”的烦恼 从业者多市场开拓难 |
出处:华商网-华商报 发布时间:2009-05-02 11:21:12 |
|
      33岁的胡小静在长武县相公镇是个远近闻名的人物,因为她的刺绣在方圆十几个村手艺最好,她自然成了当地出了名的刺绣“女明星”。她走上了致富路,周围跟她学习刺绣的村民越来越多。经过3年多发展,“女明星”胡小静想把刺绣做大,然而却因不知该如何面对市场而犯了愁。
  农家女成了刺绣“明星”
胡小静说,2006年之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她,和村里的女孩子一样,外出打工挣钱。因为文化少,又没有一技之长,她只能在食品加工厂、玩具厂干些零活,挣的钱很少。
2006年,李晓静任长武县委书记,作为女性,她看到大量农闲在家的妇女无事可干,于是在外地考察时,将外省刺绣引进长武县。胡小静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参加了政府开办的刺绣班。经过刻苦学习,她迅速成为当地刺绣能手。
由于刺绣成本低、易操作,加上政府不断大力扶持,短短3年时间,长武刺绣发展到宫灯、挂件、大型架子绣等40多类200多个品种,形成了长武刺绣独特的风格。长武县妇联副主席尚婷介绍,妇女农闲时在家里搞刺绣,每人每年能赚6000元左右,成为当地农民很大一部分收入。目前已有十几个村的妇女加入到刺绣这个行当,每年能出一万多件刺绣成品,但这些产品全靠县妇联出售。
刺绣女工要敢于搏市场
面对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加入到学刺绣行列,产品也越来越多,如何出售?作为刺绣“明星”的胡小静感到茫然。
胡小静说,她们绣完的成品都交给了县妇联,再由妇联工作人员通过参会等方式进行出售,随后将所得钱返还到刺绣人手中。村里很多妇女鼓励胡小静开公司,以公司化模式运作。对于这个想法,胡小静也想过很多次。但是公司咋运作、资金投入多少、如何在市场上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对她来说都是一片空白。她说,随着产品增多,学刺绣的人越来越多,自己心里却越来越虚。
尚婷忧虑地说,连敢想敢干的胡小静都感到心虚,其他人更没指望了。全县已有2000多个人干起了刺绣,一年利用农闲可以制作1万多件,仅靠妇联6个工作人员维持销售,难以承担这个重任。
针对长武县妇联和刺绣女工共同面临的难题,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江波说,长武县学会刺绣的女工要想有更大的发展,不能总是依靠外力支持,必须走向市场,加强管理、市场、营销等各方面培训,通过到外地参观、学习等手段培育她们的市场意识和观念,让她们能够敢于在市场中搏击,城乡贸易所提供渠道值得借鉴。本报记者 魏光敬
■编后
如何让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如何解决农民工就业难一直是国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各级政府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力气。长武县鼓励和扶持妇女发展刺绣,已经“绣”出了一条致富路,开了一个好头。但要将刺绣做成产业,成为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支柱,仅仅依靠“妇联通过参会方式出售”是远远不够的。当地政府还要考虑如何将刺绣发展成产业,做大做强“长武刺绣”品牌,能够形成富有县域特色的经济产业模式。刺绣“女明星”有心无力,那么政府就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不但要“授之鱼”,而且要“授之以渔”,除了要从市场观念、品牌意识、推广渠道、管理模式上加以培训和引导,而且还要在资金、销售环节上予以支持,只有让“长武刺绣”走进市场大潮中,才能真正“绣出一片艳阳天”,才能解决“刺绣女明星”遇到的烦恼和困惑。
(本文已被浏览 1587 次)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