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染整—服装设计的新元素 |
作者: 出处:创虹服装设计网 更新时间: 2011年08月15日 |
“e”时代的生活方式呼唤工艺复兴
    伴随着知识经济和“e”时代的到来,据守世界服装市场主流要津的西方设计师开始注意到:在享受物质文明空前发展便利的同时,人类正经受着强大的生存竞争压力带来的精神压抑和人性异化。他们迫切需要心理放松和个性释放,渴望得到休闲慰藉和人文关怀。职场中人,厌倦日复一日的机器克隆和工业“一元化”商品,逆反流感般地厌恶近乎千篇一律的经典服饰,质疑一些既定“金科玉律”般的价值观念。当这种“个人”情绪积蓄为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时,便是现代服饰消费行为剧变和“新新人类”审美价值观形成的渊薮。今天,我们亲历过“衣冠楚楚”让位于休闲牛仔、一个“酷”字取代了“君子风度”的服饰文化变迁;耳闻了张扬个性、颠覆经典、回归自然、东方寻根等常变常新的宣言;面对着设计师在面料上追求原始工艺拙朴、探源东西方绘画表现、尝试太空科技时代感觉和玩转了平面构成技法成为灵感溯源的现实。因此,工业化走到极致后的陌生化、个性化、多元化和工艺差别化,便是今天服装面料流行传达出的最直接的视觉特征。
    国内一家著名咨询公司在2003版《中国服装行业研究报告》中,分析意大利服装业制胜方式时认为:意大利服装业屡创佳绩的理由是意大利文化中历久弥新的“文艺复兴效应”,已渗透在意大利人的美学标准及对优美事物的渴求上。笔者在2003秋季版《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中看到意大利JACKYTEX女装秋冬面料的最新发布,就非常注意视觉肌理的丰富表现,他们运用现代扎染工艺来传达面料独特、精致和手工的“人情味”。我还注意到了放在第一位的“文艺复兴效应”,在意大利享誉世界的“工艺品牌”中无疑是起“灵魂”作用的。笔者认为,被称为“无风无浪”优势产业的意大利时装业的崛起,正是由于他们没有走与法国时装产业发展相同的路,他们应该是工艺“差别化”成功的典范。
    和着欧美市场流行的节奏,国内服装面料全球化的市场概念日见成熟,以“杉杉”、“雅戈尔”等著名品牌为代表的服装产品结构调整,预示着我国休闲服装市场规模的形成;而国内一批新锐设计师的崛起和消费新生代的成熟,正呼唤着一个“工艺复兴”时代的到来。类比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效应”,我们拥有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和丰厚的民间工艺积淀,扎染、蜡染、蓝印等原生态的优秀传统工艺,都曾是驰誉中外的“国粹”精品。“三染”博大精深的技艺,清新淳美的图案构成,可视觉感悟但妙不可言的意境,确是“差别化”的工艺文化宝库,“民族化”工艺如何走向“国际化”流行,大有文章可做。问题的核心在于:面对“e”时代的生活方式和市场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我们能否以利’学求实的精神和开放自信的心态来改造传统工艺?“民族的"2E艺文化精神真正融人“世界性”服装流行的设计探索,不应该止步于简单的“描龙绣凤”或“桃红柳绿”。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染整”工艺通过强化服装面料视觉审美的“功能性”,来突破出口量高产值低瓶颈的实践,对传统工艺创新和创造差别化服装面料“新外观”,正确引导国内休闲服装工艺设计方向,有示范意义。
(本文已被浏览 1235 次)
|
|
|
|
文章评论 |
|
| | | |
|